2009年1月4日星期日

陈昌智: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升级_科技_凤凰网

"陈昌智: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升级
2009-01-04 比特网论坛 【大 中 小】【打印】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只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比重的10%左右,80%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得不到满足。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逐渐侵蚀我国实体经济,大大挤压了企业的生存空间,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更为艰难。针对这一现象,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近日反映,中小企业要走出困境,关键是要尽快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同时还需得到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据了解,我国不少地区缺乏与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特点相适应的贷款担保或保险机制,政府设立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规模较小,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完善,这些因素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和快速发展。

  “应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陈昌智提出,应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提高受信额度;积极发展社区专业银行,利用其便于获得企业信息的优势,解决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痼疾,减少信息、谈判和监督成本;逐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制度,合理扩大信用担保覆盖面,允许企业以知识产权和有效动产作为财产抵押贷款。要适时推出创业板,建立全国性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和信息共享平台,发展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债券市场;应尽快建立跨司法、工商、财税、公安、海关、卫生监督、质量监督、银行等多部门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和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强相关立法和监管力度,以大幅节约银行审贷成本,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热情。"

陈昌智: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升级_科技_凤凰网

审计署灯下黑暴露监督机制缺失

"审计署灯下黑暴露监督机制缺失
曹友琴 发表于 2009-1-4 8:37:00

国家审计署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个最正直无私的国家机关。对于违法、违规的国家机关,即如在人们头脑里很是神圣的如国防科工委、财政部、国资委、中科院等等,在审计报告中也是一点不留情面,照样点名指实不误。人们誉之为“铁审计”,当是受之无愧。
有议论,近年审计报告中点名少了,似乎有点......。近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审计署驻长沙特派员办事处竟也腐败起来,一下子建起了一百余套住宅别墅楼,以市场1/4的价格“卖”给他们自己人。原本审计署在笔者心目中的无私无畏形象,夸张地说,一下子轰然倒地了。至少,因为审计署的自我抹黑,也一下子使得审计署的形象变得暗淡起来。
12月9日,审计署宣布了经过修改的《审计署关于加强审计署纪律的规定》(12.12日(21世纪经济报道》),简称“八不准”。审计署吸收教训,加强自身建设当然可嘉。但有人把它称做“紧箍咒”,就有些让人感到可笑了。孙悟空的那个“紧箍咒”是掌握在唐僧手里的,一念准灵,孙悟空疼得满地打滚,满口讨饶。现在审计署自己搞个规定,恐怕就绝无“紧箍咒”的神效吧。多少年来,这“不准”,那“不准”,人们还听得少吗?比如什么“不准大吃大喝”之类的“紧箍咒”简直就是满天飞,可何曾有过“紧箍咒”的神奇?倒是公款吃喝突飞猛进,一年就是三千多个亿,百姓徒呼奈何。
笔者以为,审计署真的要把脸上抹的黑洗干净,不妨首先认真而公开地把审计署驻长沙办事处丢人现眼的丑事处理好。比如那些一百多套的别墅住宅是怎么处理的?处理给了什么人?处理的价格是怎样的?尤其是那位驻长沙的审计署特派员是如何处理的,是不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除了长沙为自己建别墅住宅,难道只是长沙办事处才独有这类违规事?其他各地的“办事处”有没有干出别的什么花样?还有,长沙办事处大建别墅楼,不会像变魔术似的转眼就能变出来的,中央审计署未及时制止,是官僚主义问题还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中央审计署自身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等等。真的严格要求自己,就应该向国人说个清楚。
由审计署这样一个在国人眼里看来是铁面无私的中央国家机构,竟然还做出如此不法行径,人们自然就要提出一个问题,谁来审计审计署?且不说如果有一套严密的监督机制,倘若有一个机构能对审计署及时进行监督和审计,长沙办事处还能“违规”得起来吗?由审计署又想到纪检机构、公安机构、司法机构、检察机构等等,有谁来监察它们呢?无庸讳言,时下由于种种因素,人民监督只能是说说好听而已,而舆论监督又常常是一种听命式的监督。最有力的监督大概就是各自相应的上级机构了,但审计署长沙办事处的违法,就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人们,它们的上级是远不能完成真正监督职能的。这就是许多不正常现象存在的原因。
一个结论就顺理成章,我们更需要的是疏而不漏的严密的监督体制。"

审计署灯下黑暴露监督机制缺失--曹友琴 齐州时评 舜网

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组汇报会召开 贺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组汇报会召开 贺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
[ 2009-01-04 ]
何勇主持会议并讲话
马馼张平刘家义王伟穆虹丁学东董大胜出席

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组汇报会2008年12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出席31日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12·18”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监督检查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不断探索工作规律,完善政策措施,形成监督合力,确保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确保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贺国强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的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指出各检查组组建后迅速奔赴各地进行监督检查,中央纪委监察部有关派驻机构和各省(区、市)也都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工作,整个监督检查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贺国强强调,做好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证2009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举措,也是实行监督关口前移、全程跟进、有效防范违纪违法行为和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途径。当前,要把加强对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使用情况的监管作为主要任务,紧紧围绕中央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情况、工程项目规划立项、工程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工程建设质量等5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开展监督检查,特别是要抓住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涉及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地区,以及投资规模大、工作难度大、影响面广的重点项目,集中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各地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贺国强要求,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中央检查组、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机构、各省(区、市)纪检监察机关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量要加强统筹协调、密切联系沟通,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监督格局。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探索工作规律,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促进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形成维护中央政令畅通、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体制机制。要严格执行纪律,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要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强化行政问责,对工作不力、弄虚作假、把关不严、失职渎职等造成严重后果的,不仅要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相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何勇主持31日会议并讲话。他指出,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一要突出重点,努力增强检查工作的针对性。要加强对项目实施进度、项目资金管理使用、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工程建设质量等的检查,保证项目尽快开工、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和公开透明、项目审批和建设依法合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得到落实。二要求真务实,注重提高检查工作的有效性。要把听取地方汇报、查阅项目资料、实地检查等结合起来,把监督的关口前移,把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的责任分解到政府相关部门,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全过程,把检查工作与加强教育、健全制度、深化改革相结合,保证检查工作的效果。三要搞好配合,着力提升检查工作的协调性。要加强与中央行业主管部门派出的检查组的联系,加强与地方纪检监察和有关监管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地方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保、住房城乡建设、审计等监管监督部门的专业优势,整合监督资源,提高监督效能。四要严明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以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从严查处领导干部个人决定大额度资金使用和重大项目安排、违规干预招标投标及政府采购等微观经济活动的违纪违法行为,从严查处在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中贪污、挪用、挤占、私分资金和索贿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
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馼主持了此前的汇报会。会议期间,24个中央检查组分别汇报了赴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开展监督检查的情况,中央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王伟汇报了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的综合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和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出席会议。24个中央检查组组长以及中央纪委监察部有关派驻机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记者 尹健)
(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于洁秋"

亿元建超豪华办公楼证明财政监督很“山寨”

亿元建超豪华办公楼证明财政监督很"山寨" --观点--人民网


  这几天,河南安阳市公路管理局正忙活着搬家,他们要搬进一座崭新气派、造型华贵的15层办公大楼里。这里有小桥流水、有假山怪石、有芭蕉古树、有封闭的塑胶运动场,还有两部豪华的观光电梯……该局前后费时5年、费钱一亿多,一举将该楼打造成安阳市著名的标志性建筑。(12月10日《新京报》)

  近来最热点、也是公众抨击最多的"温州出国考察团"事件,也不过涉及65万元的公共财政,而安阳公路管理局,几乎在悄无声息之间,就建起了一座耗资一亿多元,堪比豪华酒店的办公大楼。这不能不让人产生一种深深的无奈感和无力感:经济危机之下,还有多少公共财政经得起这般挥霍?

  没有最牛,只有更牛,正成为公共财政被滥用的真实写照。面对公众的质疑,该局周书记表示,在全省公路系统中,他们的办公楼虽然是最豪华的,但与其他公路局办公面积相比还不是最大的。言外之意,建造办公楼似已成为各部门间比拼财力和权力的一场竞逐游戏。

  何止安阳。近年来曝光的豪华办公楼让人触目惊心:安徽阜阳千元打造的"白宫",河南濮阳县财政亏空近三亿盖豪华办公楼……财政越穷花钱越阔绰,经济越落后政府办公楼越豪华,成了一个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潜规则。

  如果说公务员出国腐败还是用考察、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作为幌子的话,那么建豪华办公楼则没有任何言辞可以推托;如果说出国腐败由于公私行为难以分辨,还需要网友曝光的话,那么豪华办公楼则没有任何可以存在的理由。所以,真正值得追问的不是它为什么豪华,而是监督在哪里?

  显而易见,是太过"山寨"的监督,造就了这座超豪华的办公楼;是漏洞百出的公共财政体制,让该局在5年时间内,从容地烧光了高达亿元的纳税人的血汗钱;是上上下下一干人等的集体失职和渎职,使得安阳拥有了这座令人耻辱的标志性建筑。一个并不富裕地区的公路管理局,为什么拥有如此多的可支配资金?亿元建造办公楼的项目是如何通过人大和政府批准的?审计部门是如何审计的,有没有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民意有没有顺利传达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又是如何回应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封举报信,但似乎都石沉大海,无影无踪。

  公共财政失去理性的时候,我们就必须给它套上笼头。但悲哀的是,当网友一次次曝光政府机关的豪华别墅时,回应却是如此漠然和不屑一顾。公然耸立的这座豪华办公楼,于我们都是一种挑衅和伤害。

抓好财政监督应理顺三个关系

抓好财政监督应理顺三个关系 - 庆阳时空


  财政监督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财政宏观职能的有效发挥,财政改革的顺利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充分履行财政监督职能,积极行使财政监督在财政工作中所起到的保障作用,必须理顺三个关系。

  一是财政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财政具有调控、分配、监督三大职能,这些职能是财政工作本身固有的。如何运用这些职能,一些同志认识上尚有误区,突出的表现就是重收支分配轻监督管理。也有不少同志认为,财政是帮政府管钱的,只要把财政的分配抓好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其他工作可以一带而过。因此工作上形成"一边倒"。应该肯定,抓好财政分配,的确是财政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但是,只顾抓分配而忽视抓监督是不对的,人为地把分配与监督分离开来更是错误的。分配离不开监督,离开了监督的分配就会导致无序分配,分配的质量和效益可能会大打折扣;有了监督的分配,可以强化约束机制,营造优化的分配环境,增添分配的科学含量。因此,作为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必须深刻理解财政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好这些职能为财政工作服务,从而获取最大化的综合效应。

  二是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关系。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的从属范畴,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财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财政监督来体现,监督是管理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手段。在公共财政框架下,要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规范财政运行,必须建立财政收入的计提、解缴、减免和财政资金申请、审核、拨付、执行、绩效评价等环节紧密结合的跟踪反馈机制,必须建立内外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

  三是深化财政改革与强化财政监督的关系。财政改革越深入,财政监督越应强化。只有通过对改革全过程的有效监督,才能反作用于财政改革,为改革过程提供信息,发出预警,当好参谋。改革要达到预定的目标,除了领导重视、政策配套等多种因素外,强化跟踪监督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措施。只有通过有效的监督检查,反馈在政策执行中暴露的问题,纠正偏差,才能确保各项改革健康有序地进行。(作者单位:西峰区财监办)


面对金融危机,温总理最温暖最振奋人心的十句话!

面对金融危机,温总理最温暖最振奋人心的十句话!_时政频道_新华网


2009年01月04日 22:02:3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从去年九月华尔街引发的金融海啸,波及世界,中国自然不会幸免。为应对金融危机,温总理多次深入基层、企业,多次召开有关会议,鼓励大家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出台和部署各种应对措施。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温家宝总理的很多话都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感动,这些话,不仅仅是鼓舞和振奋,更是一条

条可行的措施和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倍感希望、信心和力量。

    1、"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2008年9月24日,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温家宝在美国经济金融界知名人士座谈会上,用斩钉截铁的声音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评:从去年秋天开始,"信心"的声音无处不在、响彻华夏,领导者有信心,工人有信心,全国人民都有信心。"信心",已经成为战胜金融危机的最强音,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甚至是生产力。

    2、"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

    评:"快、重、准、实",中央应对金融危机之积极、之迅速、之果断,而4万亿元的总投资堪称大手笔,大振信心。

    3、"太阳总是要出来的。"2008年12月21日,重庆市江津区破石村三社。温家宝参加农户座谈会,专题了解农民工返乡就业情况,"我总说这句话,冬天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的,太阳也总要出来的。我相信,渡过这个难关,我们一定会生活得更好。"另外,11月15日,温家宝听说广州市中船龙穴造船企业新船订单已经排到2012年后,高兴地说,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评:这是对于"信心"的最诗意的解读,的确,我们现在正面临严寒的冬天,但我们知道,越是最严寒的冬天,春天就不会远了。

    4、"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关心困难群众,越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2008年12月22日,重庆市谢家湾街道劳动三村。温家宝考察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站并看望群众时说。另外,12月1日,温家宝专程来到安徽省阜阳市,深入村庄,亲切看望艾滋病患者、孤儿和基层医护人员,了解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他对随行的干部说:"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把百姓放在心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工作力度,对艾滋病患者和困难家庭给予更有力的救助。"

    评:百姓冷暖,始终是总理的牵挂;亲民爱民,始终是总理的情怀。关注弱势群体,关心困难群众,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这个愈显"寒冷"的冬天更是如此。

    5、"企业轻易不要裁员。"2008年12月21日,重庆长安集团汽车五工厂。温家宝鼓励企业和职工共渡难关。

    评:就业乃民生之本,这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总理的话温暖人心,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说出了企业、职工共进退、共患难的发展真谛。

    6、"我们要'想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2008年11月21日,浙江省绍兴市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温家宝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向企业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用常规思维考虑问题,而是要清醒把握市场变化并认真谋划发展之策。他形象地比喻说:我们要"想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回顾昨天,要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绩以增强信心,总结经验为今后借鉴。抓住今天,就是要勇敢面对当前的困难,千方百计去克服。面向明天,就是不仅要渡过眼前的危机,还要谋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当前特别要盯住原料、技术、市场和金融四个关键因素。

    评:总理从过去、现在和未来,鼓励企业总结成绩和经济,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谋划长远的未来,语重心长,富含哲理,引人思考,催人奋进。

    7、"你们会有用武之地。"2008年12月2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温家宝与大学生亲切交谈。

    评:近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而在大量企业倒闭、停产、裁员等严峻形势下,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更加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总理的这番话充满暖意,充满鼓励,充满希望,充满肯定。

    8、"机不可失,时不我待。"2008年12月13日,日本福冈。温家宝看望中国驻日本使领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及留学生代表并发表讲话,"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使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而且还会通过战胜危机使我国的经济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国家和民族赢得尊严。"

    评:危机、危机,既是"危险",又是"机遇"。总理的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巨大挑战背后的重大机遇。

    9、"用知识和科技的力量战胜危机。"2008年12月27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温家宝看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园区的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他说,这是应对危机更带根本性和长远意义的措施,今天来这里就是要听取大家对如何发挥科技作用的意见,我们不仅要渡过难关,而且要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这是走出经济危机的根本性和长远意义的措施,让我们看到经济振兴的希望。

    10、"国务院正在制定两大规划。"2009年1月1日,山东青岛港。温家宝说,应对金融危机,我们要实施一揽子计划,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两大规划:一是扩大内需的十条规划,将去年出台的扩大内需的十条措施进一步具体和丰富;二是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业和汽车业的规划已经制定出来,其他规划正在加紧制定,这些规划既着眼于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又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发展,成熟一个,执行一个。此外,要把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重大专项的实施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评:此前的"十项措施"力求治标,阻止经济危机的迅速蔓延,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这两大规划则着眼长远,表明中央高瞻远瞩、谋划全局和长远的能力。 (网友:孙晓波)

金融业:创新与监管应协调结合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徐思佳

  也许多数人未曾料到,2007年夏天爆发的次贷风波最终演变为有史以来一场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场金融风暴横扫美国华尔街,贝尔斯登、房地美和房利美、美林、雷曼兄弟、AIG……一个个大名鼎鼎的金融机构,接连倒在次贷危机掀起的狂风骤雨中。

   而被称为美国“金融航母“的花旗银行如果不是因为美国政府出手救助,恐怕亦难逃破产的厄运。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坦言,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

   金融危机肆虐全球

   直到雷曼兄弟破产时,人们似乎才意识到美国的金融危机有多么严重,仿佛一夜之间,这场强风暴就蔓延到了全球。

   在次贷风波爆发后,到去年3月的贝尔斯登破产掀起的巨浪即将平息之际,人们一度以为风暴将会过去,渐渐趋于平静。

   但4个月后熏“两房”事件、雷曼倒闭、AIG被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就接踵而至。

   随着贝尔斯登被收购、美林易主、雷曼的破产以及随后被美联储批准从投资银行转型为商业银行的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曾风云全球的华尔街五大投行全部在这场风暴中消失。

   由此引发了美国金融机构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重组。

   据统计,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银行和投行业资产减计和损失累计高达7070亿美元。

   与此同时,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迅速向全球蔓延。

   去年6月之后,道琼斯股指开始暴跌。到9月、10月熏华尔街数家银行倒闭,金融海啸扫荡全球。欧洲、日本市场遭重创,一夜之间坠入经济萧条深渊。俄罗斯几度关闭股市。更早时候,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也已风雨飘摇。

   中国金融业逃过一劫

   在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一些金融发达国家遭到严重冲击,而中国金融业因其尚未高度发展的金融体系,较少投资住房抵押贷款以及相关衍生品,幸运逃过一劫。

   从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国内金融机构的影响来看,目前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内上市银行主要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这些上市银行持有上述次贷危机相关资产约400亿美元左右,其影响相对较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执行董事葛华勇在危机爆发后表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会太大。

   葛华勇认为原因有四点。首先由于中国这几年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取得了成效,在金融改革上已取得很大进展,处理了许多呆坏账问题,使得金融体系有了一定的抵御风险能力。

   其次,中国的资本账户没有完全放开,资本的大出大入受到限制。

   三是先前国内股市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先期已经进行了调整。

   四是中国金融机构介入衍生产品不多。像住房贷款证券化等业务,才刚开始启动。

   “如果美国的金融危机过两年爆发,对中国的金融部门影响会更大。”葛华勇说。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牛锡明表示,尽管这场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但这场金融动荡并未对中国的银行业产生实质的影响。

   危机根源在于金融监管滞后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令世人震惊,引人深思。

   葛华勇认为,此次金融危机虽源自次贷,其根源在于美国经济长期以来发展的不平衡,高赤字、高债务、高风险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

   而危机形成的直接原因在则于美国金融衍生工具的过度发展与监管的滞后。

   荷兰银行投资产品部不久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危机一方面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另一方面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问题。

   上述投资机构认为,次贷危机的核心问题在于,通过衍生工具在虚拟经济中过度地放大了实体经济,使两者之间出现不协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金融监管没有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市场需要金融创新来为经济服务,但更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保证金融安全,这也是未来的金融发展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创新发展是引擎

   “应该说这次危机让大家看到了过度创新的巨大破坏率,有人干脆将危机归咎于创新,从而主张放慢甚至停止金融的创新。”牛锡明在亚洲金融年会的演讲中指出了这一点。

   牛锡明驳斥说,“其实创新固然会有风险,但是不要以为不创新、不改革就没有风险。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不进行创新,商业银行就缺乏后劲,最终丧失市场。”

   “事实上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始终面临着稳健经营与创新发展,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市场机遇与风险控制等一系列的考验,时时需要做出决策。”牛锡明称:“我的看法是稳健经营是舵,创新发展是引擎,两者协调结合,方可建成商业银行价值持续提升之路。”

   牛锡明表示,绝不能因噎废食,延缓金融创新的步伐,而应该吸取教训,通过改革创新促进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家吴晓求坦言:“我们不能简单地因为美国等市场经济国家遭遇到问题,就质疑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对中国来说,我们是创新严重不足,这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为追求高利润高效率而过度创新是不能简单比较的。”

   吴晓求指出,要深刻思考金融创新和风险监管的关系。不能因为危机的发生就阻止继续创新,必须加强监管,加强对这种创新的风险节制。
(责任编辑:黄珂)"

监管责任重如泰山---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解读


时间:2008年12月28、29日
地点:北京会议中心
人员: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出席会议,会领导李克穆、魏迎宁、杨明生、周延礼、陈新权、赵杰兵、袁力、陈文辉出席会议;各保监局,国有保险公司监事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学会,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中国保监会处以上干部列席会议。

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已顺利结束,据多种途径了解、交谈,以及登陆中国保监会官方网站,逸言了解到一些情况,在此愿意与您共同分享!

一、会议日程及主要内容
是次会议,28日上午魏迎宁副主席首先做了“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制度”的专题报告,然后周延礼副主席做了“认真贯彻全保会精神,做好2009年规范保险市场秩序工作”的专题报告;28日下午、29日上午共分七个小组分头讨论,为了达到讨论的效果,还专门布置了讨论思考题:1、如何更好地落实和推进分类监管工作;2、如何进一步加强市场行为监管,规范保险市场秩序;3、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更好地防范风险,切实维护好保险消费者利益。29日下午吴定富主席作了题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改进保险监管,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1、2004年到2007年四年时间共召开了三次全国保险监管会议,其中2004年7月还是以派出机构工作会议的名义召开的,而2008年一年时间则召开了两次监管会议,密度之频是以前所罕有;2、是年是中国保监会成立10周年,尽管11月18日保监会在机关大楼召开了解放思想讨论交流会,以此形式纪念,但毕竟需要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来全面回顾总结10年成长历程;3、全保会一天,监管会议两天,已显现出中国保监会正力图从行业主管部门逐渐向真正意义上的监管部门转变。
的确,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但在保险业发展道路上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这十年里,市场主体快速增加,保险公司改制上市,保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保险法两次修改,国务院23号文间发布实施,保险业发展和保险监管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这十年,也是保险监管部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不断探索中国特色保险监管道路的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六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监管部门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如何做好保险监管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行业实践,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保险监管体系上迈出坚定步伐,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为谁监管、监管什么、怎么监管”等问题。
保险业进入新阶段站在新起点后对保险监管提出了何种新要求新挑战呢?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试图做出回答:从国际国内来看,随着金融危机教训的总结,随着市场化改革和民主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保险监管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必将发展变化,因此新形势下的保险监管工作必须具有更高的标准。保险监管工作过去适应行业发展的一些思路可能变得不适应,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可能变得不适用。这些不适应具体表现为:思想观念不适应、监管机制制度不适应、监管方法手段不适应、监管工作能力不适应。吴定富主席要求监管队伍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客观冷静,居安思危,把每一个成绩作为新的起点,把新要求转化为继续进步的压力和动力,不断开拓事业和人生的新境界。2009年保险监管要围绕保中央政策贯彻落实、保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保市场安全运行和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这“四保”来进行。

二、监管责任重如泰山
由于保险的特殊性,所以监管在维系市场的公平(包括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之间的公平买卖,以及保险公司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公平竞争)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美国也是最先没有监管,后来由于发生保险公司欺诈,尤其是寿险公司能够隐藏负债,所以一旦资不抵债,就会给消费者带来灭顶之灾,所以西方保险发达国家都有一个强有力的审慎的监管机构。
自吴定富主席2002年回到中国保监会以后,监管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升,每次全保会和监管会议,吴定富主席必提使命感,责任意识,要求全行业,包括各级监管人员要有大局意识,政治意识。从他本次会议的讲话中,依然能感受到他对监管者的严厉要求,对消费者的拳拳之心。真的希望参会人员能够感受得到!
本次会议,对监管的反思审视很多,没有了以前较多强调促进发展,这是监管部门的一大进步。记得前些年,监管部门一直在说,我们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有四个不成熟即市场主体不成熟,大多数主体还比较脆弱,竞争力还不够强,影响力小;消费者不成熟,对保险的认知程度不高,保险意识不强,购买意愿较低,消费行为不理性,消费者市场处于典型的培育阶段,保险意识的提高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监管机构不成熟,大多数监管干部从事监管工作的时间不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需要不断提高,保监会引领发展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保险市场不成熟,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差。确是如此,这是对保险业处于初级阶段的静态判断,是对现实的一种描述。但是,理论上说,消费者永远不可能成熟,在保险的买卖过程中,消费者更是弱势群体,这个初级阶段的现状最大的得益者是那些不规范不为投保人服务的公司,最大的损失者是千千万万的投保人,而监管者和保险行业则要为此背负骂名。因此,动态地看,监管者要率先成熟起来,特别是保险监管进入新阶段站在新起点后,更要严厉打击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这是监管者的责任。因此,今年的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应当被看做监管部门成熟的标志之一。“做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更进一步讲,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国改革开放30年,创造了巨大财富,这一届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要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群众利益观,让保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尽管近些年来,保险业在进农村,覆盖农业种养两业,小额保险试点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但在“买得到、买得起”方面仍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对于行业在提高服务,增加理赔支出占整个保费收入比重方面有很大的余地可做,对此可说是任重而道远!

三、对监管工作的建议
一个行业的进步需要有各方面的力量来推动,保险也是如此。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司管理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管模式虽已提出多年,但是保险公司的内控仍显薄弱,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得更算不上充分,现实就是监管者的担子越来越重,社会监督的声音越来越偏执,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监管体系,并非任何事情都需要监管者亲力亲为,而在于构筑完整的制度构架,各司其职,各尽其职,这样监管部门可以抓大放小,抓制度建设,抓法人监管,方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提高监管的效率,真正发挥司令部的作用。
尽管过去30年中国保险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率先模仿就是创新,对今天的中国保险业这样说还是对的,我国保险创新不足依然是事实。记得前些年面对投资连结保险在中国的热销和随后的大面积误导,监管部门抱着大度和促进行业发展的态度,说“我们要用最大的宽容来对待创新”。是的,创新是有成本的,创新更有风险,这我们都接受,但是如果有些保险机构通过所谓的“创新” 攫取了不应有的利润,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则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凡是今后在保险业,讲创新,讲国外经验,建议监管者先要看一看创新者是否别有用心,还是真在推动行业创新。对于保险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有些是前进中的问题,公司犯了错误,是可以容忍的;而对于有些问题,公司可能是故意的,甚至是无视监管权威,建议监管部门还是不要容忍的好,免得老百姓来买单,监管部门和行业来买单!


附录一:保险监管进入新阶段
一、监管理念逐步成熟
实现从“就保险论保险”向“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转变,从“就监管论监管”向“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转变。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提 高引领发展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出了科学的监管理念和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理论,进一步明确了监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二、监管组织体系基本形成
1998年保监会成立,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2003年中央将保监会升格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从1999年底开始, 保监会在各省区市设立派出机构,全国35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成立了保监局。随着全国范围保险监管机构体系的逐步形成,保险监管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 2002年初的672人增加到目前的2012人。

三、偿付能力监管逐步完善
偿付能力监管经历了从理念到实施再到完善的过程。2003年发布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初步建立了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框架,偿付能力监管迈出实质 性步伐。2008年制定实施新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以风险为基础的动态偿付能力监管探索推进。相继出台了14个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形成了一套 有效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

四、公司治理监管起步实施
推进保险公司改制上市,建立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总结保险公司改革经验,借鉴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核心监管原则,把保险公司治理作为保险监管的重要内容,探索实施公司治理监管。2006年出台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正式引入保险公司治理监管。

五、市场行为监管不断加强
建立完善保险机构准入制度,规范准入程序,严格准入标准,推进保险市场体系建设。改进现场检查流程和方法,统一查处标准,规范检查行为。整顿规范保险市场秩序,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

六、资金运用监管稳步推进
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促进保险资金专业化运作。坚持“渠道放开、制度先行”,稳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完善保险资产监管制度。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外部托管制度,推动保险公司开展全托管试点。

七、监管制度体系逐步健全
在保险法律框架下,建立健全规范保险经营和保险监管的规章制度,共制定出台了39项部门规章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了以保险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和规章为主体、以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保险法律制度体系。

八、监管技术手段逐步改进
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保险统计信息系统,实现保险监管统计数据的标准化和集中化管理。开发使用保险现场稽核软件,开发了保险机构、高管人员及保险中介 监管信息系统。建立了保险统计指标体系,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寿险和非寿险精算制度,编制了更加准确的新生命表。

九、监管交流合作不断加强
积极推进国际保险监管合作,保监会先后加入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和国际养老金监督官协会,并分别当选这两个组织的执行委员会成员。2006年成功举办国际保 险监督官协会第13届年会。发起建立了亚洲地区保险监管合作机制,加强双边及多边保险监管合作。加强国内金融监管协调,保监会与银监会、证监会建立了监管 联系会议制度,签署了金融监管分工合作备忘录。

十、监管社会影响不断提高
开展了“三个一”工作,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保险工作汇报,国务院下发2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召开由各省区市政 府分管负责同志参加的保险工作座谈会。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保险工作,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保险业发展。保险监管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附录二:国际金融危机教训及其对保险监管的启示"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和发展。这次金融危机有许多值得认真思考和总结的地方。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及时从中汲取深刻教训,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监管工作。

第一,高度重视防范风险
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部门疏于风险防范。在美国现有的监管体制下,大部分金融衍生产品在交易所之外交易,没有受到有效监管。
从我国保险业 看,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大的风险通过改革逐步得到化解,行业没有经受过大的系统性风险考验,很多新公司没有经历完整的经济周期。在新形势下, 保险业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风险隐患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加,而行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保险监管识别、防范、控制风险的水平也亟待提 高。这就要求我们把防范市场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作为当前保险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第二,高度重视对保险创新的监管
对金融创新缺少监管,使金融创新活动处于失控状态,最终与实体经济脱节,是导致金融危机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我国保险监管 来说,金融危机在创新方面的启示有三点:一是不能因为可能会有风险就不敢创新。当前我国保险业的主要问题不是创新过度,而是创新不够。必须继续大力推进保 险创新,不断完善支持保险创新的机制,一些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和金融稳定原则的创新,只要有条件,就可以进行尝试。二是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必须坚持创 新的正确方向。创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保险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保险业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不能因为鼓励创新而放松监 管。要加强对创新的监管,防范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

第三,高度重视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
在这次金融危机 中,许多中小投资者在不知情和不了解风险的情况下,受销售机构的误导,购买了超过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金融衍生产品,遭受了严重损失。例如在香港雷曼迷你债 券事件中,销售银行声称这些产品与一些大型蓝筹股挂钩,并可提供较高的年利率,风险极低,误导消费者购买,导致雷曼破产后许多消费者纷纷要求赔偿。
金融危机再次警 示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作为监管的主要任务,在工作中既要注重行业利益,更要实现好维护好保护好保险消费者利益。当前,部分监管干部 对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仍存在模糊认识,重视不够,抓得不力。保险监管部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着力保护好保险消费者利益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四,高度重视对偿付能力的监管
高杠杆率是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之一。高杠杆率蕴藏着高风险,资产证券话泡沫逐渐膨胀,超出了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承受限度,并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这个教训对我国保险监管非常深刻。资本充足是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特别是保险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更要强调资本的重要性,保持充足的偿付能力。报喜那公司偿付能力充足,是稳健经营和防范风险的底线保障。 近年来,由于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部分公司粗放经营,以及资本市场深幅调整等原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部分保险公司甚至长期处于偿付能力不 足的状态,为公司和行业稳健经营埋下了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强化偿付能力监管的约束力,增强行业资本实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广东证监局推动会计协作监管


2008年12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婧妤
  

  

  广东证监局日前已与财政部广东专员办正式签署了《会计监管协作备忘录》,标志着广东局在构建综合监管体系,推动会计协作监管方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根据该《备忘录》,双方达成四方面协作意向。一是通过联席会议方式建立工作磋商机制,加大协调工作力度,交流有关工作情况,研究会计监管中需协调解决的问题;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双方互相提供所需的文件资料和信息,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分工合作,实施协同监管,双方根据工作需要,对广东省内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联合开展现场检查和核查;四是共创良好发展环境,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

  广东局局长侯外林在签字仪式上表示,要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强化合作,互相支持,全面提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共创辖区良好的会计监管环境。

欧盟的金融监管标准与监管体系

欧盟的金融监管标准与监管体系



一、欧盟的金融监管立法

欧盟金融监管立法是建立在每个成员国承认其它成员国的法律、规定和标准基础之上的。依据这一立法基础,欧盟制定的各类金融监管法规是各成员国必须遵守的最低标准。

按照2001年朗法吕西(Lamfalussy)报告的要求,欧盟金融监管立法的程序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通过正常的立法程序——由欧洲委员会提议,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共同通过——制定指令或规定。在欧洲委员会提议前,欧洲委员会还应向市场参与者、最终使用者、成员国监管者和立法者进行咨询;二是欧洲委员会对通过的指令或规定制定技术细节,该技术细节应获得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认可;三是各类欧盟层面的金融监管组织,如欧洲证券立法者委员会(CESR)、欧洲银行监督官委员会(CEBS)以及欧洲保险和职业养老金监管者委员会(CEIOPS)等,须确保各项法律得到金融机构的严格执行,并设计出简化的数据和报告格式样板以便在未来四五年内所有金融机构只需向一个指定的监管者提交一份涵盖所有要求的报告;四是欧洲委员会负责核查欧盟与成员国在法律、法规方面是否一致。一旦发现有抵触之处,如果必要的话,委员会将采取法律手段向欧洲法院起诉成员国。

从法律角度来看,欧盟的金融监管改革主要以各种指令的颁布为基础。1999年以来,欧盟先后颁布了20余条指令,内容涉及到银行、保险、证券等各个领域。其中11条已被所有成员国接受,变成了各国的法律。这些指令性文件为欧盟监管制度的确立设定了法律框架,为欧盟的统一金融监管提供了保障。

二、欧盟的金融监管机构

欧盟并不存在一个完全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其金融监管的具体职能主要由各成员国金融监管机构承担。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通过立法程序规定欧盟金融监管框架,由欧盟委员会协调各成员国金融监管机构负责实施。

(一)欧盟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

为了协调各成员国的金融监管,欧盟建立了许多金融监管委员会,负责对包括银行信贷机构、证券市场和保险业在内的各类金融部门进行监管。

银行信贷机构监管方面的委员会包括:1、银行业咨询委员会。它成立于1997年,其成员包括成员国的财政部长、银行监管当局、中央银行以及欧盟委员会的高级代表。欧洲中央银行、挪威、列支敦士登和冰岛派观察员参与;2、欧洲银行监督官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11月,成员包括欧盟成员国银行监管当局高级代表以及欧盟成员国中央银行代表,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统一欧盟银行监管实践和促进欧盟各国银行监管当局的合作。3、联络小组。它成立于1972年,由成员国监管当局的中层管理代表组成,欧盟委员会、挪威、列支敦士登和冰岛派观察员参加。

证券领域的多边监管委员会包括:1、欧洲证券监管委员会。它成立于2001年9月,为独立的咨询机构,其任务在于准备技术执行措施并通过增强监管合作,确保共同体法规在证券领域里的有效执行;2、欧洲证券委员会。它成立于2001年,其职责是向欧盟委员会提出关于证券监管的政策性建议,并可以经由共同决策程序获得对市场的监管执行权。

保险行业方面的监管委员会主要有:1、保险监管者委员会。它成立于1998年,实际上是作为一个监管合作与信息交流的论坛,每年召开2次会议;2、保险委员会。该委员会成立于1992年,它不仅是一个讨论有关共同体法规问题的论坛,而且还可以协助欧盟委员会行使权力。

此外,欧盟还成立了两个跨部门的监管协调机构:1、跨部门监管者圆桌会议。它成立于2001年,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其主要任务是就不同论坛之间的跨部门问题进行非正式的信息交换;2、混合技术小组。该小组成立于1999年,是一个就审慎监管问题开展准备工作的跨部门技术论坛,对适用于金融集团的审慎监管框架提案提出建议,以便利欧盟委员会制定有关的共同体法令。

相对于以上正式的多边机构安排,欧盟还运用一种较为松散的金融监管方式,即由成员国监管当局或中央银行之间签署双边协议或多边谅解备忘录的形式,作为跨国金融监管的工具或平台。以非正式的安排来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是对欧盟金融监管的有益补充。

(二)欧洲中央银行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

欧洲中央银行主要负责欧盟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行,但它也承担了一部分欧盟金融监管的职能。

欧洲中央银行参与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机构是1998年成立的银行监管委员会。其职责是协助欧洲中央银行审查监管领域和金融稳定领域有关法令的执行,加强中央银行与欧盟各监管机构间的相互关系。

三、欧盟的金融监管标准

有关欧盟金融服务的监管标准分为两大类,一是统领所有金融服务业的监管法律、法规;二是针对具体行业的监管法律法规。具体法律法规如下:

(一)对于欧盟整体金融服务业发展与监管的框架性文件参见:

1、《金融服务:构建一个行动框架》“Financial services: building a framework for action”

2、《金融服务行动计划》“Financial Services Action Plan (FSAP)”

3、《金融服务政策白皮书(2005-2010)》“White Paper on Financial Services Policy (2005-2010)”

4、《金融工具与投资服务市场》“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MiFID) and investment services ”

5、《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二)对于欧盟整体金融服务发展与监管的专业性文件包括:

1、《金融服务业的WTO磋商》“WTO negotiations on financial services ”

2、《关于公司及财务舞弊》“Corporate and financial malpractice ”

3、《消费者与金融服务绿皮书》“Consumer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Green Paper) ”

4、《防止及打击金融领域有组织犯罪》“The prevention of and fight against organised crime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5、《远程金融服务合同》“Distance contracts for financial services ”

(三)针对银行业的监管文件包括:

对于信贷机构的监管规定:

(1)《关于信贷机构清盘与重组》“Reorganisation and winding-up of credit institutions”

(2)《关于投资公司与信贷机构的资本充足》“Capital adequacy of investment firms and credit institutions”

(3)《关于信贷机构业务的从业及经营》“The taking-up and pursuit of the business of credit institutions ”

(4)《关于存款担保计划》“Deposit-guarantee schemes”

(5)《关于对金融集团的审慎监管》“Prudential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6)《关于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年报》“Annual accounts of banks and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7)《关于外国信贷及金融机构分行的会计文件》“Accounting documents of branches of foreign credi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对于网络银行的监管文件有:

《关于电子货币机构的指令》“Directive on electronic money institutions”

对于信贷投资方面的监管文件有:

(1)《关于消费者信贷》“Consumer credit”

(2)《与消费者的信贷合约》“Credit agreements for consumers”

(3)《关于金融抵押安排》“Financial collateral arrangements”

(4)《欧盟抵押信贷绿皮书》“Green Paper: mortgage credit in the European Union”

(四)针对证券业的监管文件包括:

1、有关证券交易所监管的文件

(1)《证券交易所上市准入及信息披露管理》 “Admission of securities to official stock-exchange listing and information to be published on those securities”

2、有关权益类资本市场的监管文件包括:

(1)《证券发行机构信息透明度》“Transparency of information about issuers of securities”

(2)《证券公开发行及获准交易所需公布的信息细则》“Prospectus to be published when securities are offered to the public or admitted to trading”

(3)《关于市场滥用》“Market abuse”

(4)《关于信用评级机构》“Credit rating agencies”

3、有关基金业的监管文件

(1)《关于加强对投资基金的框架建设》“Enhancing the framework for investment funds”

(2)《单一市场投资基金白皮书》“White Paper on the single market for investment funds”

(3)《投资服务:可转让证券领域的集合投资》“Investment services : Undertakings for Collective Investment in Transferable Securities (UCITS)”

(4)《关于清算与结算行动计划》“Action plan for clearing and settlement”

4、有关投资服务监管的文件有:

(1)《关于金融工具与投资服务市场》“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MiFID) and investment services”

(2)《关于投资服务》“Investment services”

(3)《关于投资公司与金融信贷机构的资本充足》“Capital adequacy of investment firms and credit institutions”

(4)《关于投资者补偿计划》“Investor compensation schemes”

(5)《关于风险资本行动计划》“Risk Capital Action Plan (RCAP)”

(五)针对保险业的监管文件包括:

1、对保险公司的监管

(1)《人寿保险监管指令》 “Life assurance Directive”

(2)《非人寿保险监管指令》 “Directive on insurance other than life assurance ”

(3)《非人寿保险监管第三指令》 “Third Directive on insurance not relating to life insurance”

2、对保险业不同业务领域的监管文件有:

(1)《交通责任险指引》“Motor vehicles liability insurance ”

(2)《飞行器及飞行器驾驶人员保险指引》 Insurance for air carriers and aircraft operators





参考资料:

1、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in banking supervision” Sept 2006

2、www.bis.org

3、www.ecb.int

4、http://europa.eu/"

【邦尼视点】:透视金融信贷体制的“黑洞”

【邦尼视点】:透视金融信贷体制的"黑洞" - 王黎明 - 价值中国网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8月27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作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部分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存在风险,国开行与农行等存在着巨大漏洞。

那么国开行与农行的黑洞来自哪里呢?尤其是农行正在进行的股改,正在被剥离的不良信贷,如果这边在剥离,那边又在产生,国家财政的奶水要喂养到何时,这些由全体纳税人贡献的财政,就这样被一个决定,划拔到了那些无底洞去了,其美名是中国的金融改革所必需要承担的代价,而且这些金融企业也是国家的,就凭这些是国家的企业,财政每年要对很多的国企进行补贴,
那么这些金融企业是如何把自己所掌握的社会财富资源,进行利益交易和钱权交易,最终导致大量不良信贷的出现呢?从国开行存在'贷款审查制度执行不严格,贷后监管不到位'的情况来看,共发现违规发放贷款91.04亿元,贷款被挪用245.72亿元,其中58.41亿元贷款违规进入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和领域。就足以看出中国金融企业信贷体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弊端,甚至包括监管的缺失,在我们已经上市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知道国家财政为其剥离了多少的不良的信贷,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却被廉价地挪用了。
而那些被剥离的不良信贷资产,又被更多的制造不良信贷的利益者,用信贷资金更廉价购买回来,这个过程就是权利和利益的结盟,只要你能够从银行融得到资金,你就是当今中国社会富有阶层,而我们的金融企业,由于其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其垄断性,使得所有想占有这种国家社会资源的利益团体和个人,都在助长其更黑更腐败,所以必须打破中国金融业的垄断地位,让中国的金融企业失去垄断地位,回归到一种经济运行中的企业角色,让中国的金融业从行政体系中剥离,而不是政府的财政外延,把金融体系的监管从内部纳入外部的监管体系,尤其是银行的负责人应该全部脱离行政级别,回归到企业层面,金融业也不应去承担国家政策性的分摊,让这些从财政的角度去另行解决。
只有在剥夺了金融业的垄断之后,金融企业才会回到自己商业的利益上来,才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效益去经营,这样很多项目就可以避免重复建设的风险,因为放贷之后收不回来会危机到自身的生存,而在失去国家财政保险之后,这些金融企业的股东机会对自身的投资高度关注,国家可以在几大商业银行进行控股,但不能参与所有的金融企业,所有的金融企业必须都在同等的环境下生存竞争,包括国家控股的金融企业也必须如此,对于国家重点的项目可以单独进行融资信贷。
如果中国的金融信贷体系不能有效得到改变,那么央行和国家的任何调控都是一阵风一阵雨的风景而已,并不会在实际中发挥出积极的意义,就是有也是短暂的和间隙性的。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看,中国的金融业已经成为国家财富最大的转移和瓜分平台,就是因为中国金融业银行超越了单纯的商业银行的作用,在那么多的的房地产商土地招标上,有多少是房地产商用自己的钱来拍卖的,这些相关的利益团体结盟是导致中国宏观调控失效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果这轮中国经济调控得不到位,我们可以看得见这些改制后上市的商业银行,会再度大幅度抬高不良信贷资产的比例,因为中国的这些金融企业,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差异化业务,而一旦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体系陷入股市一样的重挫,我们用不着惊讶大量不良信贷的出现,这是中国金融业体制所注定的结果。而要靠国家和央行出台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也就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根本不是中国金融企业的主流服务对象,大家都想把资金投向国家重点项目,即安全又可靠,还能升官发财,谁愿意去干冒风险培养"微软、思科"一样的企业呢?因为自己的位置任何时候可以被一张行政的通知所剥夺掉。
尤其是我们的金融企业在造成不良信贷之后,大多数的责任是落实不到具体的责任人,因此我们的监管以及所谓的处罚根本威慑不到这些失去良知的人,这是因为中国金融业体制造成的,这也是我们呼吁必须改革中国金融信贷体制的出发点。

[转帖]银行高管每日要览(1月4日已更新,欢迎翻阅!)



村镇银行系列报道之一百七十五:绵竹浦发村镇银行开业.
  浦发行30日公告称,该行发起设立的绵竹浦发村镇银行已获得上海银监局、四川银监局、以及四川德阳监管分局等批复,已于26日在四川绵竹正式开业。绵竹浦发村镇银行注册地位四川绵竹市剑南镇,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浦发银行出资为2,750万元人民币,占绵竹浦发村镇银行股份55%。
  
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双十规划".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表示,应对金融危机,我们要实施一揽子计划,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为此,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两大规划:一是扩大内需的十条规划,将去年出台的扩大内需的十条措施进一步具体和丰富;二是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业和汽车业的规划已经制定出来,其他规划正在加紧制定,这些规划既着眼于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又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发展,成熟一个,执行一个。
  
两部门明确房产税等有关问题.
  为统一政策,规范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通知明确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该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关于房产原值如何确定的问题,通知明确,对依照房产原值计税的房产,不论是否记载在会计账簿固定资产科目中,均应按照房屋原价计算缴纳房产税。公园、名胜古迹内的索道公司经营用地,应按规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截止时间,通知称,纳税人因房产、土地的实物或权利状态发生变化而依法终止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的,其应纳税款的计算应截止到房产、土地的实物或权利状态发生变化的当月末。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加大金融对经济支持.
  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四季度例会研究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和措施,认为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加大对民生工程、中小企业、"三农"、重大工程建设、灾后重建、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区域协调发展的信贷支持。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改进外汇管理体制,大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
  
央行回购利率意外持稳.
  30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进行了300亿元正回购,在前期利率不断大幅跳水的背景下,昨日中标利率意外地与上一期持平。分析师表示,市场利率经过前期的大幅下降后,近期有望进入稳定期,走出"L"态势。
  
上海拟建银团贷款中心.
  据悉,日前上海市发改委向各家商业银行公布了明年6月份前开工的项目清单,投资总额达4300亿元。随着未来半年内超过4000亿重大建设项目的上马,上海正致力于借此机会将其打造成中国最大的银团贷款中心。据悉,日前已有9家金融机构与上海市政府签约,签约金额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涉及签约项目11个。这些项目中的多个重点建设项目都将采取银团贷款的形式。不过,对于银团贷款这种方式,商业银行并不积极。
  
工行出版发行首部行史.
  工行近日借该行成立25周年庆之际出版发行了《中国工商银行行史》。据悉,《中国工商银行行史》记录了工行成立以来在体制改革、管理制度建设、主要业务发展、机构与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展变化和历史状况。作为中国最大的一家银行,工行的发展史就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史的缩影,工行的历史见证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成绩。
  
建行龙卡发行超1860万张.
  截至2008年12月25日,龙卡信用卡发卡量超过1860万张,发卡量、消费交易额、贷款余额、营业收入等主要业务指标在同业中位于前列。
  
中行5年内融资3000亿元支持天津.
  中行日前宣布,已于近日与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今后5年内,中行将通过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等金融业务,向天津市提供3000亿元意向融资支持。
  
中行400亿授信力挺郑州发展.
  日前,中行河南省分行与郑州市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行河南省分行将以郑州市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为支撑,在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能源项目、国际航空物流、高新产业发展、文化教育、中小企业等领域为之提供400亿元人民币意向授信总额,重点支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提高郑州经济首位度;选择郑州优势行业,创新金融服务,大力培育和发展包括现代物流、现代制造业、文化教育产业、高科技在内的重点产业,推动郑州市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提高节能减排效果。同时,郑州市将择优向中行推荐重点项目,并积极支持银企合作。
  
交行新增80亿信贷资金支持绍兴发展.
  日前,交行浙江省分行与绍兴市市政府签署银政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到2011年,该行将为绍兴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区域经济发展等领域提供不低于80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同时充分利用结算、信贷、承兑、国际结算等功能,为地方经济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签约仪式上,交行绍兴分行与镜湖新区管委会签署了银企合作协议,明年该行将提供5亿元贷款支持新区重点项目建设。
  
中信银行确定不良贷款核销额度.
  中信银行日前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按照有关规定同意2008年度不良贷款核销额度为人民币6-10亿元,并授权高级管理层具体落实。此外,董事会同意授予关联方中信嘉华有限公司及嘉华(中国)有限公司2009年度授信总额合计不超过19亿元人民币及6600万美元。
  
民生银行核销近3亿元不良贷款.
  民生银行日前发布公告称,该行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核销不良贷款的议案》。本次符合核销条件的贷款本金约为2.99亿元,应收未还利息合计为6632万元。
  
浦发银行完成82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发行.
  浦发银行日前公告称,该行已于26日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完成次级债券的发行工作。本次债券发行由国泰君安证券担任主承销商和簿记管理人,发行规模为人民币82亿元,债券品种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期限为10年期。本期债券前5个计息年度票面年利率3.95%,如发行人不行使赎回权,则后5个计息年度票面年利率为6.95%。本期次级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将计入公司附属资本。
  
上海银行巨额信贷支持沪台企.
  日前,上海银行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共同签署了新一轮《支持台资企业发展金融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上海银行将在今后2年内,再次为上海台资企业意向性提供总额不低于5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授信支持。这是双方继2006年为合资企业提供"3年50亿元"专项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之后的再次合作。自2006年签约至2008年9月,上海银行向台资企业累计发放贷款已超过60亿元,提前超额完成了合作目标。
  
厦门国际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成立.
  该行由此成为第一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福建省金融机构。厦门国际银行博士后工作站近期将与厦门大学合作,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指导教师由厦门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生导师和银行专家组成;未来将与全国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面向全国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金融、管理、科技等专业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工作已经开始。另悉,厦门国际银行与厦门大学教育基金会联合发起成立闽都中小银行教育发展基金会,计划于2009年初成立,目前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今年云南安排2亿元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从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获悉,2009年,云南省将继续安排2亿元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主要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支持农产品、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等出口,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等。
  
日本拟斥资1110亿美元收购银行坏账.
  在美国推出一系列注资举措的同时,日本方面也传出最新救市举措。据悉,日本政府正在考虑一项规模为1110亿美元的银行坏账收购计划。按照计划,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将动用财政资金来进行收购。预计新方案最早将于3月底投入实施。这是金融海啸以来日本政府针对本国银行最大的援助计划。1110亿美元净资金的注入将会给陷入流动性障碍的日本银行业带来希望,也为日本银行重启信贷扩张提供条件。
  
美国银行业两大并购案完成.
  美国两大金融机构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2009年1月1日分别宣布,已各自完成对美林公司和美联银行的收购。根据美联社的报道,按照美国银行最新的股票收盘价计算,前者交易的账面价值约194亿美元。就此,美国银行资产规模达到约2.7万亿美元,超过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一举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而后者账面交易总额为127亿美元。
  
德国银行业处境维艰.
  据报道,德国已有15家银行已经向德国政府申请救援。如果这些申请获得通过,德国政府为此所准备的800亿欧元资金将用掉一半以上。德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一只金融救援基金,共有4000亿欧元的贷款担保以及800亿欧元的政府基金,以支持银行资本重组。
  
东亚银行福田支行开业.
  福田支行是东亚中国深圳分行在深圳设立的第7家支行,包括分行营业部在内的第8个服务网点。东亚银行在内地的深圳、广州、珠海、东莞、天津、合肥、乌鲁木齐等地设立金融机构66家,其中分行18家、支行45家。尽管如此,目前来看,经济增速放缓肯定会影响该行今年的扩张步伐,贷款增速以及投放增速均会慢下来。
  
瑞银售出所持中行33.78亿股H股.
  从中行获悉,中行战略投资者――瑞士银行集团所持中行股份限售期于12月31日结束,瑞银已将其所持33.78亿股H股、占中行总股本1.33%的股份(占中行H股总股本的4.44%)出售。苏格兰皇家银行、淡马锡、亚洲开发银行3家境外战略投资者目前尚未减持中行股份。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表示,这不会影响中行与其业务联系,不会影响中行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也不会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
  
【每日分析】2008年中国银行业十件大事.
  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公布了由多家会员单位投票评选出的"2008年中国银行业十件大事",其中货币政策变动居于首位。这十件大事如下:
  一、央行连续5次降息,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表明中国实施了近一年的"从紧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二、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银行业几经脱胎换骨进入"而立之年",整体实力持续增强。到2008年11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达到61.1万亿,是1978年的323倍,年均增长21.2%。
  三、面对汶川大地震,银行业迅速反应,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到6月26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向四川受灾地区发放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贷款超过400亿元,授信或贷款承诺总额达到1863.11亿元。同时,多家银行为灾区的金融服务提供了下浮贷款利率、贷款缓付期延长、统一延长信用卡免息期限等特别政策。
  四、中国银行业圆满完成奥运金融服务工作,充分展示了中国银行业良好的国际形象。
  五、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贯彻落实中央"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九项措施"形成六点共识,包括:积极行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按照中央已确定的投资方向和领域,加大对中央明确的重点项目、企业和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满足资金合理需求等。
  六、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七、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对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闸并购贷款业务,以满足企业和市场日益增长的合理的并购融资需求。
  八、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试点工作,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截至2008年10月31日,全国共有77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62家,贷款公司5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0家;还有35家机构正在筹建。
  九、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十、中国农业银行股改方案获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即将全面上市。

2008中国基金业十大新闻

 

  1、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巨亏过万亿

  关键词:巨亏

  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历史性地冲上6124点的历史新高,给持续两年的牛市画上了大大的惊叹号。在此轮行情的推动下,国内基金业迎来史无前例的扩容时代,截至2007年末的资产管理规模迅猛增长至3.2万亿元。

  牛市的惊叹号,也成为了句号。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史无前例的大幅调整,沪指跌幅超过六成,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也随之大幅缩水。基金半年报及三季报显示,基金资产管理

  规模继上半年缩水1.08万亿元之后,三季度继续缩水2102亿元,创历史同期的最高亏损纪录。截至三季末,基金业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降至1.8万亿元。

  点评:在中国这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上,如何通过更为稳健的运作,为持有人提供一条平滑的收益率曲线?此轮牛熊更迭引致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的急速变换,值得国内基金业深刻反思。

  2、两成基金公司更换总经理

  关键词:换帅

  即将过去的2008年,不仅是基金行业资产管理业务大震荡的一年,也是人事"地震"最为频繁的一年。统计显示,一年间有十多家基金公司更换了总经理,占基金公司总数的比例

  超过两成。换"帅"如换"魂",总经理的频繁变更引发了基金公司中层以上的人事"大地震",几乎所有发生总经理变更的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市场总监等诸多重要岗位也频频发生人事变动。

  点评:对于受人之托,以稳健为本的基金业来说,高管频繁变更对于业绩稳定性的影响不言而喻。本报《中国基金》结合国内基金业的发展历史,对这一现象先后以三个整版的内容进行充分探讨,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制度原因,以及对持有人利益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

  3、QDII触"雷"华安基金化险为夷

  关键词:触"雷"

  9月14日,雷曼兄弟在愈演愈烈的美国次贷危机中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华安基金旗下QDII基金受到波及。9月15日和16日晚间,华安基金两度在其网站发布风险提示,提示华安国际

  配置基金受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影响,可能面临的债权损失、本金损失及其他潜在的风险,以及暂时无法正常赎回。为消除持有人的担忧,并从最大限度保护持有人的利益,华

  安基金公司又迅速于18日发布公告,由公司对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所持有的结构性保本票据承担到期保本责任。

  点评:华安基金公司积极应对的举动,受到持有人和业界的普遍肯定,并最终得以化险为夷。以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在今年三季度掀起的全球金融市场海啸,对于国内QDII基金乃至整个基金业的风险管理有着怎样的启示?值得业内人士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4、证监会发布基金估值新政

  关键词:停牌股

  针对停牌股导致的基金净值"失真"现象,证监会于9月12日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投资基金估值业务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并自颁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开始实施。当日,持有盐湖钾肥(000792行情,爱股,主力动向)、云天化(600096行情,爱股,主力动向)等长期停牌股票的多只基金,出现了净值一日内大幅缩水的"阵痛"反应,整个基金业资产净值因回归真实而减少约200亿元。

  点评:虽然在短期内引发阵痛,但从长远来看,由于估值新政考虑到了停牌股在复牌后补跌或补涨的风险和收益,令基金单位净值不再出现虚高或虚低,从而避免了投资者牛市中争相申购套利、熊市中争相提前赎回的现象,有利于基金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5、私募基金经理赵丹阳高调清盘

  关键词:清盘

  经历了过去两年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当市场还在期望2009年市场持续走牛的时候,阳光私募第一人赵丹阳却在新年伊始时宣告旗下所管理的所有信托产品集体清盘,并直言

  已经找不到符合其投资标准且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这在当时新发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私募界,以及坚持认为牛市行情仍将持续的公募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点评:面对赵丹阳高调清盘的举动,虽然年初时业内人士褒贬不一,但时至今日,当沪指从6000点高位跌至2000点之下时,再重新审视赵丹阳此举,或许会有新的感悟。

  6、年度获批新基金首超100只

  关键词:新基金,100只

  2008年11月底,伴随着广发沪深300、光大保德信均衡精选等多只偏股型基金的获批,全年证监会审批放行的新基金首度突破100只大关,创下基金业发展十年来的历史最高记录。

  截至目前,全年获批的新基金已经达到108只,正式设立的新基金达到94只。从获批新产品的结构分析,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和保本型分别为46只、38只、20只和3只,改变了过去获批新基金以偏股型为主的不平衡现象。

  点评:虽然在今年市场持续单边下跌的环境中,偏股型基金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发行寒流,但过往的经验表明往往在弱市时发行的基金,会为持有人带来更高的回报。

  7、基金专户理财正式开闸

  关键词:专户理财

  3月底,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实施《特定资产管理合同内容与格式指引》,对业界期盼并备战已久的基金专户理财业务如何开展的诸多细节问题进行了明确,基金专户理财业务

  由此进入实际运作阶段。《指引》下发后虽然掀起一股签约潮,但受制于此后市场不断持续单边下跌,专户理财业务在下半年后进展逐渐趋缓,不少原本从公募基金转向专户业务部门的知名基金经理,又重新回流公募基金部门。

  点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虽然按成熟市场的经验,专户理财有望为市场引入数千亿的新资金,并推动基金公司从单纯的基金业务向全面的资产管理业务迈进,但受制于当前市场环境、投资者成熟度等多种因素,专户理财取得长足发展仍需要以长远眼光来看。

  8、QDII净值创基金业十年新低

  关键词:十年新低

  去年10月,满载着国内众多投资者的热切期望和梦想,四只基金系QDII在喧嚣中扬帆起航试水海外市场。但运作一年来,QDII基金净值却是一路走低,在三季度全球金融市场海啸爆发的高峰期,一度跌破0.4元且最低至0.324元,创下国内基金业发展十年来的最低记录。

  点评:QDII净值缩水大半,有今年以来海外市场出现罕见大跌的客观因素,但也有海外市场经验不足、人才储备不足、仓促上马以及投资者盲目追捧等主观因素。当然,我们也不应因此"因噎废食",就如业内人士所指出的,"出海"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有利于内地基金业完善产品结构和分散内地市场投资单一风险。

  9、债市走牛 债券基金大扩容

  关键词:绿色通道

  以年初首张基金发行批文花落债券型基金为发端,2008年成为债券型基金当仁不让的黄金发展年。在监管部门对债券基金专门开设"绿色通道"的支持下,尤其是受益于今年下半年以来债券市场展开的牛市行情,今年以来发行成立的债券基金已经达到32只,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

  点评:债券型基金大扩容,对于改善国内基金业产品结构"一基独大"的失衡现象,丰富国内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以及形成相对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0、中国基金业迎来十周年

  关键词:十周年

  自1998年国泰、南方、华夏、华安、博时、鹏华等国内首批基金公司成立以来,国内基金业在2008年迎来发展的第十个年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点,多家基金公司以及权威媒

  体等纷纷举办相关庆典纪念活动并推出专题报道,对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回顾,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点评:过去十年来,随着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国内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成为百姓日常理财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基金业要在未来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仍有诸多法规和理念需要完善与成熟。

2008年中国证券市场十大新闻

 

  ●中国平安再融资方案引起市场不满

  中国平安1月18日召开的董事会会议通过了规模达1591亿元左右的再融资计划,方案公布后引起市场强烈不满,市场也从此大幅下跌。中国证监会发言人和中国平安就此表示,将慎重考虑投资者的承受能力,慎重考虑筹资规模和筹资时机。

  ●国务院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和"金融30条"

  为促增长、扩内需,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总投资约4万亿元。国务院办公厅12月15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9大项共30条促进经济发展、稳定股市运行的具体措施。

  ●货币政策10年来首次适度宽松

  为防止经济从局部过热演变为全面通货膨胀,1月至6月,央行五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至17.5%的历史新高。但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通缩压力增大,9月至12月,央行又频频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明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A股指数创历史最大年度跌幅

  沪综指以5265点开盘,全年深幅调整,大部分时间呈单边下跌态势,最低探至1664点,跌幅超过68%。沪深两市流通市值缩水超过50%,总市值缩水超过60%。太保等40多只新股破发,基金大面积深度亏损。

  债券市场走出一波牛市行情,交易所国债指数和企业债指数连创新高,债市规模和品种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因收益情况良好,债券型基金普遍热销,全年共发行35只。

  ●证券交易印花税两次调整

  针对股市不断缩量下跌,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4月24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原来的3%。调整为1%。。9月19日,证券交易印花税又改为单边征收,即只向出让方征收。

  ●监管部门规范大小非减持

  今年股市迎来上市公司大小非解禁高潮,全年解禁数量超过1100亿股,实际举牌减持33.7亿股。为规范大小非减持,缓解其对市场的冲击,中国证监会4月20日公布施行《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规定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东预计未来一个月内公开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数量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所持股份。

  ●证监会对违法违规者开出严厉罚单

  中国证监会11月21日通报了对三起违法违规案件的处理。其中,北京首放法定代表人汪建中因操纵市场被处没收非法所得1.25亿元,并罚款1.25亿元,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对个人违法违规行为开出的最为严厉的行政处罚罚单。4月下旬,中国证监会还对查处的基金管理公司从业人员唐建、王黎敏进行了处罚。

  ●国内市场首现B股回购

  丽珠集团决定,在回购资金总额不超过1.6亿港元、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16港元/股的条件下回购公司B股。

  12月初公司完成回购B股的所有审批手续,并动用16.1万港币回购了1.8万股B股,随后将择机完成预定的回购目标。丽珠集团成为国内资本市场首家实施B股回购的上市公司。

  ●汇金增持三家国有银行股票

  9月18日,汇金公司宣布,将从即日起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9月23日,汇金公司开始正式增持三行股票。其他上市公司大股东也纷纷承诺增持,全年实际增持约13.7亿股。

  ●人民币汇率进入"6时代"

  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一举冲破7整数关,报6.9920。人民币汇率时隔十多年后再次进入"6时代"。

金融时报:2008年中国保险十大新闻

GIF89a:��æ��·Õno´ghºÂMM×´´Ü¤¤ýªªýâãÈœœzþööþññµãffÛÅŘ++µá´´°

ÈVV˜LLúìí©::·#$úúúäËÊåÛÚçvwòÄŦÿûûúööñÔÕ· þééŽìÍͽ-.þõó«µ±µ ¹ ÿþþþùù³¿>>‡88°©¸"ÿüýÎ``­®^^î¾À¼%&±,,¬11¹ŒŒË´´´VU§'&¡//Ʀ¦ðææØ~þ¿¿·11ÈxxáÓÓ˜;;戈Â66¦GHø••þÝÝÒªª¸¡¶88ýýýøÐÐøßßïíîí¬¬ðÐÑÕ™˜ê§¨µ"ÅooþíîúïïõÛÛ¸FFùòñØ……¹yz´Õ¦§úè踧cdñûûÿþüí´´úýúüüþþüùÄghÔWX搐䗘䞟윝¯()Ù¬¬ï¡¡¯$$˯¯µ¶ ¸ÿÿÿ¶!ù�����,����:���ÿ€‚ƒ„…†‡ˆ‰Š&lsqauo;ŒŽƒ}�|‡}„–˜ˆš"&lsqauo;{‰""|,}¥Œ|¦‡D‚|"&lsqauo;*~0&lsqauo;JŽ0~,,†"~X¢:*Š;~u¼'~G"+e‡|"O~Lƒ¯}~[}{Q~rš…+.C¡¼{.~"�(`YÒ—�+\~{˜¦4½ÌÛ-$BágÂ{„йà'G\'ÈD„?�øñ€Ð?T¤ì3Gªk‚ö�8cEˆ»¡€ÀO‚fþDtÑ�á4îÑPCŠ A+úˆ—…ÃFK.ÁhA¢ø|ú³BD?Zôû²qLÔ6~âçÕ8oÿüØèBÇB–ªÔ€A…?6�`âã§E&lsqauo;$j€lt!b«W?1üÀàGPJP(dX·!OdiA!„}–øÂX„~–¬@!¦W4ü´ù0cÁl:]|(ƒÃO8YœX6b„
 0¶Bú'M ?B*û±ãGÇ è6Bd€%}Ðú0ðC¡H.C–ø'ñg#Œ¨ƒäw¡CH}/<К ?l4Atˆ@Ñ"�@0 }QÝ@–áÇ0…ð'Ã"ÐÀ&ìñ!,`PÄÛ0 ^~ѰќA_Å{‡D`UP ²`!,ltÈÿ~" ‚ ìñBVŒø"\ ²jˆ$ÕÇ.‚1€—"}¼0ŠV>Ýu‰"[}·~†$õÝ8naäJ+| `Þ"x³‚'�<tY
À�s—+Þ(¸\2úL÷GL7¼ð ~Fàg+<Á LðÇ/D0–:0À,t0*�¡ò€Ÿ7@3j}ˆjé ‚@ñB¢þ¡Ñ QÁBô`Ã(ÃDðÃÌ�€X4Ñ ä€Á 6,ðCø�ÄZìE ƒ',p ~àáƒðA�6,Óy�Î2à�=øQm
�Cwt@¸~èQŒI ø'A\ᇐàD „'Çz÷^@\AG*QÁe/ïAÉ8ÿñòEèJ3ëÓ��°¬)„Ùó$4í4"��;

 
   来源:金融时报网 作者:方华

   本报讯 记者方华报道 在保监会支持指导下,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学会和本报联合主办,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08年中国保险十大新闻评选暨保险新闻宣传座谈会日前在京召开。此次评选活动获得30多家保险公司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响应,大家共同梳理2008年保险业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诸多业界专家和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代表还就2009年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险新闻宣传积极建言献策。

  "即将过去的2008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

  金融时报社社长汪洋在评选会上致辞时说,保险业连续面对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巨灾考验,同时经历了百年奥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等历史盛事。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将宏观调控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采取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支持经济发展的"金融30条",其中对保险业改革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将深刻影响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罗忠敏表示,2008年确立的保增长大局,为保险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但由于保险业发展历史还不长,规模还不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远没有得到发挥,只有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考虑更多社会效益,行业才能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治超发言时称,今年"虽然好事多,难事多,麻烦事也多,但却是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新阶段的一年。"他说,2008年保险市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截至11月末,保险业总资产达3.3万亿元,接近2002年5倍,保险业发展方式正在逐步转变,盈利能力在不断增强,利差损等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风险隐患得到较好防范,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在逐步提升,在应对灾害事故、服务新农村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

  "2008年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保险业作为整个金融体系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新闻媒体如何与时俱进,从市场化角度报道和关注保险业深层次问题,是我们探索的重点和焦点。"金融时报社总编辑宋辅良在主持会议时表示,金融时报作为一家立足金融、面向经济的综合性主流财经媒体,一直秉承大财经、大金融理念,从媒体自身角度关注中国保险业改革发展进程,为此进行大量有深度和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做到观点平衡,视角独特,为保险业改革发展提供重要舆论支持,尤其今年以来,在快速反应、抓热点焦点问题、突出专业深度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获监管部门、保险业界和学界及媒介同仁的积极反馈。

  1 重大灾害频发保险业经受巨灾考验 建立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呼声再起

  2008年1月至2月,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雨雪冰冻灾害,直接导致经济损失逾1500亿元。2月2日,保险业首次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级响应程序,成立了以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为总指挥的应急指挥中心;

  4月28日,胶济铁路重特大事故发生。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启动应急机制,开设事故理赔绿色通道,争取第一时间进行赔付;

  5月12日,四川汶川突发8.0级强烈地震,再次把保险业推向风口浪尖。5月13日,保监会再次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级响应程序,相关保监局和各保险公司及时启动本单位、本辖区应急预案响应程序,建立应急指挥机构,迅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保险业在"特事特办"原则下出台系列保险理赔应急措施,5月26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保监会指导下制定发布《保险业抗震救灾人身伤亡给付服务八项应急指引》,为重灾区在应急情况下使用。与此同时,保险业纷纷捐款,中国人寿在地震发生后第二天即宣布将通过国寿慈善基金会助养所有地震孤儿。

  点评 面对一次次突如其来的灾害,保险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灾救灾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保险的各项功能和作用,积极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抗灾救灾过程中,保险业努力为受灾群众排忧解难,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工作,为稳定灾区人民生产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获得社会各界普遍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效的扩大保险业的社会影响。

  但灾害同时凸显出保险保障不足、保险赔付率较低、保险覆盖面不宽等突出问题。保监会统计数字显示,截至7月末,保险业已支付雨雪冰冻灾害赔款逾50亿元,保险理赔虽为灾后重建四大资金渠道之一,但与灾害造成的逾千亿元巨额损失相比仍显赔付不足,保险赔款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仍然偏低,企业即使拥有保险,其保险责任范围也较有限;在"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中,据当时确认的144名投保客户及估损额677万多元计算,人均保险赔偿仅为4.7万多元,死亡人员人均保险赔偿不足9万元,投保人数仅为伤亡人数的29.5%;直接经济损失逾8000亿元的汶川大地震,仅获得来自保险业的赔付18.06亿元,地震发生后,四川共有20.7万件保险报案,涉及金额200多亿元,18.06亿元保险赔付无异于"杯水车薪"。

  由此,我国巨灾保险体系建设受到空前关注,据联合国统计,近十年来世界范围内54次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有8次发生在中国,但中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巨灾保险体系,中国保险赔付占巨灾损失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2应对新挑战保险业"监管转型"首次明确提出"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

  "在新形势下保险业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风险隐患随着保险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加,而行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保险监管识别、防范、控制风险的水平也亟待提高。"7月15日,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而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这次会议上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便是"风险"。

  在这次被行业视为"监管转型"的重要会议上,监管机构首次提出将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确定为未来一段时间保险监管的指导思想。紧随其后,保监会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点防范和化解偿付能力、投资型业务过快发展、保险资产管理和公司治理不完善及内控不严四大类风险。

  此次会议上,针对业内盛行的"以保费规模论英雄"的监管政绩观,吴定富指出,"监管工作的成效,不能只看新设多少保险机构、新增多少保费,根本的是要看保险覆盖面是否扩大、是否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要看保险消费者的利益是否得到切实保护,要看保险业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要看保险市场是否规范有序。"

  点评 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做好保险监管工作并切实防范风险关系着保险消费者利益和国家金融安全稳定。而今年以来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使保险业面临的风险来源更多、传递更快、破坏力更大。现阶段如何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路径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防范行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演变为巨大风险隐患乃至现实风险,成为监管机构面临的严峻考验。

  当前,保险业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把握新起点、新阶段对保险监管的新要求,是做好保险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保险监管机构在敏锐洞察市场变化后,清醒认识到"良好的保险市场秩序是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以车险市场为抓手,规范产险市场秩序,以整顿销售误导为切入点,规范寿险市场秩序,同时依法严肃处罚违法违规行为,在一定阶段内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面临的突出风险,为行业未来健康发展作好良好铺垫。

  3奥运保险服务完美交卷

  自2005年9月15日正式签约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险合作伙伴,到2008年9月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圆满落幕,中国人保历时3年的奥运之旅,成为中国保险业首次直接与奥运会全面接触。

  代表中国保险业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提供保险保障的中国人保,确定了"尽善尽美、万无一失、服务奥运、提升自我"的工作指导思想,科学制定了《北京2008奥运保险保障计划(纲要)》;自主开发了责任险、财产险、赛时机动车、团体人身险、志愿者保险五大保单,保障面覆盖整个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活动、人员和财产,包括奥运大家庭近15万名相关人员、近8000辆机动车和北京及京外所有奥运场馆。

  整个保险业也因奥运而动。6月24日,保监会发出《关于做好奥运赛事期间赛场外公众场所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险业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做好与奥运相关的各项保险工作;7月14日,按照中国保监会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北京保险业推出奥运期间行业服务保障奥运的九项措施,包括延长理赔服务时间、建立绿色通道、减免因交通限行车辆部分交强险保费等。泰康人寿作为9家大型企业之一,与北京奥组委签订《赛后人员安置协议》;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北京奥组委组建"12308奥运观众呼叫中心",泰康人寿成为保险行业中惟一一家获此邀请的总公司级保险企业。

  点评 此次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参与人员规模之大、开展项目之多、接待规格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工作任务之重,在我国举办大型活动的历史上前所未有,极大地考验了保险行业的保险保障和理赔服务能力。

  为此,中国人保建立专门的奥运理赔服务方案及奥运理赔操作流程,对奥运服务工作实施扁平化、封闭式管理模式;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医疗及人身保障体系;对各项服务方案进行了全面培训和演练;建立赛时服务双指挥中心,与奥组委联手理赔服务及指挥调度;场馆保险经理、交通场站保险服务人员、道路事故理赔服务人员与奥组委场馆财务经理"一对一"联动服务,从制度、组织、人才、技术和物资五大方面做全面细致准备,最终保证了赛事筹备的顺利进行和赛时服务的高效顺畅。奥运期间人保共处理保险案件2743起,未接到一件投诉。

  北京奥组委等相关各方高度评价中国人保的奥运保险工作,认为中国人保的奥运保险工作圆满成功,使中国保险业在国际保险市场上树立了崭新形象。中国人保品牌借此演绎了精彩纷呈的奥运之旅。

  4保险投资明确"四大领域"保险业聚焦"保障与融资"

  12月1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保险保障和融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稳定运行",要积极发展"三农"、住房和汽车消费、健康、养老等保险业务,引导保险公司以债权等方式投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要发挥保险资金融通功能,支持和促进投资。在坚持合法合规、风险可控并满足资产负债配置需要的前提下,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水平,支持国民经济建设:一是鼓励保险资金购买国债以及符合条件的公司债和企业债,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二是鼓励保险公司直接或间接投资资本市场,发挥保险机构作为长期机构投资者的优势,促进资本市场稳定;三是引导保险公司以债权方式投资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四是稳妥推进保险公司投资国有大型龙头企业股权,特别是关系国家战略的能源、资源等产业。

  点评 保险资金投资"四大领域"的明确,是保监会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这一大政方针而推出的具体措施,保险的保障功能和融资作用这两大功能此次得以突出和强调,为保险业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以便更好地顺应"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大局。从这一本质来看,保险业在保障经济稳定发展、促进消费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不论是扩大投资、拉动消费,还是稳定出口,保险业将更好地服务于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内需的新形势。

  5银行保险获准相互参股 银保"联姻"冲击银保格局

  2008年1月16日,中国银监会与中国保监会正式签署《中国银监会与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经国务院同意,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有效隔离风险的前提下,按市场化和平等互利原则,可开展相互投资的试点。

  备忘录中,银监会和保监会在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相互投资所涉及的准入条件、审批程序、机构数量、监管主体、风险处置与市场退出程序及信息交换等六个方面达成一致意见,明确两家监管机构的分工和责任,确立了审慎监管的基本原则,对加强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配合、确定风险处置与市场退出程序等方面进行了监管约定。

  5月6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会议已审议通过关于收购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股权的决议;北京银行10月20日发布公告称,该行正在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就其持有的首创安泰人寿中方股权转让事宜进行商谈;目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试点银行已向保监会提交投资保险公司的股权计划,保监会仍在审批过程中。

  点评 银监会和保监会为适应市场发展要求,建立健全监管协调机制,将有助于规范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对现有金融资源的整合优化,增强我国金融业整体竞争实力和防范风险能力,对银行、保险业及整个金融业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机构参与保险业务,有助于银行机构实现其为顾客提供全面服务的承诺,进而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同时便于银行机构扩大经营渠道、提升业务架构、增加收入来源。

  另有评价称,即使拥有股权上更加紧密的纽带,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时仍会从各自经济利益出发,选择最佳合作模式,银行则需在财富管理上提供更为多元的产品组合。业内同时忧虑,如银行投资保险业后签订有关排他性的合作协议,会对依赖于银保业务的保险公司构成较大影响,进而引发保险业的新一轮洗牌。

  6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启动

  酝酿已久、呼声甚高的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终于拉开试点帷幕。保监会6月23日制定并下发《农村小额保险试点方案的通知》,首批批准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泰康人寿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先期试点地区为山西、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北、广西、四川、甘肃、青海九省区县以下乡镇和行政村。

  继"新简身险"之后,中国人寿专门为农村低收入人群量身打造7款农村小额系列保险产品,8月中下旬在广西等9个省份试点销售;9月23日,泰康人寿召开小额保险启动大会,宣布将于四川等7个省区19个县试点推广,预计覆盖人口近千万,特别在个险渠道为低收入农户量身设计了简易的"卡单";10月15日,新华保险借助苏黎世国际经验和先进技术支持,以农户"买得起、用得着"为出发点,试点销售"喜来保"等三款小额保险产品。

  点评 此次试点最大亮点在于,保监会放宽了预定利率限制、销售渠道和销售资格限制。保监会表示,将在减免监管费和保护试点公司等方面对试点公司提供支持。

  小额保险是小额金融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手段,有助于发挥稳定社会秩序、安定农民生活、积累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的整体效应和综合效能。印度、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开展小额人身保险的经验证明,在缺乏社会保障体系的农村地区,小额人身保险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基本保障的有效方式,具有很强的市场生命力。

  目前,我国保险业总体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开拓农村保险市场还面临一些普遍困难和问题。为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持续参与小额保险试点,保监会出台了一些鼓励支持政策,目标是要通过小额保险这一市场化、普惠性金融扶贫手段,扩大小额保险覆盖面并获得持续发展。

  7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趋严 首次引入资本充足率指标

  9月1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正式施行,已实施5年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同时废止。这一监管新规的主要变化是监管措施分类原则产生变化,由此出现"分类后的统一监管":保险企业偿付能力状况今后按照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类"(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以下)、"充足I类"(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至150%之间)、"充足II类"(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上)三大类进行分类监管。

  7月15日,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披露,据初步测算,截至6月底,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为12家,比年初增加两家,其中个别公司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此前6月10日,因公司偿付能力不足,中国大地保险被保监会叫停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南5家分公司的非车险业务,直至11月21日才被解除限制,困扰中国大地保险5月有余的"偿付能力"事件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点评 正如吴定富指出,保险行业偿付能力总体水平下降,除了受股票市场不断走低的影响外,关键原因在于部分公司发展模式粗放,产品结构不合理,公司盈利能力不强甚至长期亏损,主要依赖股东增资或发行次级债维持偿付能力,同时部分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经营中的短期行为比较突出。

  对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00%的"不足类"险企,监管部门今后将实施"统一监管",区分不同情形采取九项监管措施中的一项或者多项,而不再将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类"险企进一步划分为70%、30%两个临界点实施分类监管。业内人士评价,这一"分类后的统一监管"办法,意味着偿付能力监管更趋严格,表明监管层决心在全行业进一步强化资本约束机制,更体现出监管的灵活性和实事求是原则,是以保险公司经营实际而非仅仅根据绝对差额作出判断。

  偿付能力监管新规首次对"充足类"公司提出提交"预防性计划"的要求,业内人士认为,这对"充足类"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提出了动态预警,便于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充足类"公司偿付能力状况、趋势和变化,进而采取相应监管措施,为监管部门建立起以风险为基础的动态偿付能力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数量庞大、处在快速扩张期的中小险企,其资本充足率往往要低于成熟期的保险公司。但不论保险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小和网点布局是否遍布全国,此次偿付能力监管新规首次引入资本充足率概念,以"比率监管"取代"绝对差额监管",对大量中小险企而言,有助于进行同业比较,消除因经营规模悬殊带来的监管差别。业内评价说,这一监管原则的新变化,对新市场主体和中小险企趋于公平。

  8平安投资富通失利改写利润表

  从9月份美国"两房"由政府接管,到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公司将自身卖给美国银行,再到美联储斥资接管AIG,至此,本轮金融风暴在横扫投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同时,也将触角伸向保险业。

  金融危机导致资本市场大幅下挫,三大保险A股的三季报显示,在投资项目减值损失进行计提后:中国太保净利润同比下降32.6%,中国人寿同比下降46.9%,中国平安受伤更深,亏损7亿元。

  造成中国平安净利润由盈变亏的直接原因,即平安自去年以来陆续购入富通集团4.99%股权,原始投资成本累计为238.74亿元,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平安对富通集团股票投资产生的市值变动损失达186.11亿元,三季报将其中近157亿元损失转入利润表确认为减值损失,损失近三分之二。由此,保险资金海外投资"第一步"遭遇重挫。

  此前,2008年年初,平安提出规模近1600亿元再融资计划。时至5月9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鉴于资本市场较为波动,再融资申报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公告之日起至少6个月内,不考虑递交公开增发A股股票的申请。

  点评 在全球金融动荡持续背景下,中国保险市场显然也难以幸免。这场因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并蔓延至全球的金融海啸,使率先走向海外市场的中国平安"深受其害"。业内普遍认为,就整个中国保险业来说,尽管目前影响相对较小,但需高度重视和重点警惕国际金融保险风险跨境传递。

  业内认为,保险业作为"谨慎性金融"行业,生存与安全永远在第一位,只有在确保基本业务稳健经营、有效控制未来风险的基础上,才能追求金融的无限创新和利益最大化。此次金融危机一方面给保险业提出海外投资的风险警示,保险企业需进一步检视海外投资策略、程序和风险管控措施,改进运作机制,加强投资文化建设和投资风险教育;同时给保险业经营提出警示:保险经营要理性回归,保险本质在于保障,以此规避资本市场波动风险。

  9 《保险法》二度修订 首次规定保险资金可用作不动产投资

  8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了保险法修订草案等法律案和有关议案的说明。受国务院委托,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作了关于保险法修订草案的说明,提出现行保险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保险业改革发展需要,有必要进行修改,从进一步明确保险活动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加强对被保险人利益保护、进一步完善保险行业基本制度、加强保险行业自律管理、明确保险监管机构职责、强化监管手段和措施、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打击保险违法行为等5个方面报告了修订草案主要内容。

  《保险法》修订草案拓宽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规定保险资金可以用作不动产投资。

  12月22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继续审议保险法修订草案等。

  点评 业内评价称,《保险法》修订草案拓宽了保险资金投资领域,增加了"不动产投资",在现有背景下,保险公司投资渠道仍然狭窄,不利于保险公司提高资金运用效率,这一渠道的拓宽,可以促进保险公司构建有效的资金组合,有助于缓解保险业资产负债久期不匹配的老大难问题并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按现行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业务范围仅限于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及其再保险业务。保险公司还禁止设立证券机构和保险业以外的企业,鉴于目前这些规定已不适应保险业发展和国家养老、医疗及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保险法修订草案拟扩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这为"金融混业"留出了空间。

  专家认为,如果将来《保险法》修改范围扩大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范围,那么还有几个影响:第一,对基础设施投资产生影响。第二,投资于不动产,它应该不仅包括直接投资不动产,还包括利用金融产品间接投资不动产,包括土地、房屋、投资产品等等,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渠道进一步拓宽。第三,使更多的保险资金进入债券市场,对债市本身将产生重要影响。

  10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挂牌 新华人寿股权去向成关注焦点

  2008年9月,根据中国保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京挂牌成立。据了解,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是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属于非盈利性企业法人,其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董事会9名董事成员分别来自中国保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法制办及3家保险公司。公司将依法接收保险保障基金的全部资产。原基金持有的新华人寿股权由公司承接。

  保险保障基金成立于2005年,由保险公司按所收取保费的一定比例缴纳形成。

  点评 按照《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规定,保险保障基金是按照《保险法》和《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规定缴纳形成,在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破产,其清算财产不足以偿付保单利益或保险公司存在重大风险,可能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时,用以救助保单持有人、保单受让公司或者处置保险业风险的非政府性行业风险救助基金。

  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公司注册登记的经营范围是:筹集、管理和运作保险保障基金;监测、评估保险业风险;参与保险业风险处置;管理和处分受偿资产;国务院批准的其他业务。

  而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成立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此前保险保障基金接收新华人寿股权事宜不无关系。2007年5月,保监会为化解潜在风险并维护市场稳定,首次动用保险保障基金受让新华人寿股权22.53%。2008年7月,再次接手新华人寿股权并增持至30.554%,成为新华人寿第一大股东。因此,保险保障基金如何退出新华股权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所在。